理解M2/GDP: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

发布时间:2013-09-02 09:22:00
作者:伍戈


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工作论文系列

No. SFIWP0022  2013-09-02

理解M2/GDP: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

李 斌 伍 戈*

       摘要:本文试图对M2/GDP 问题做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,这包括影响M2/GDP 高低的因素,如何看待M2/GDP 的国际差异和纵向变化,M2/GDP 的动态演进路径及其与通胀之间的关系等。本文没有遵循先建立模型再进行实证检验的主流方法,而是先通过剖析“典型事实”寻找可能的正确研究角度和方法,再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。研究发现,现有的关于M2/GDP 的解释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。比较而言,我们基于货币创造理论构建的融资结构-储蓄率框架似能够更好地对M2/GDP 变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和解释。一个经济体,越依赖于银行融资,且储蓄率越高,其货币/GDP 一般而言就会越高。这一结论不仅有理论逻辑的严谨支持,也得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的验证。本文的分析框架,还可以纵向解释我国M2/GDP 起伏波动的变化原因,实际上2003 年之后我国M2/GDP 连续多年稳中略降与银行资本大量增长密切相关。这需要从货币创造的角度得到理解。本文还基于货币数量方程推导出了具有Logistic 曲线性状的M2/GDP 的动态演进路径。遵循这一路径,我国M2/GDP 将呈现先加速上升、经过拐点后增速放缓并逐步趋近上限的变化轨迹。目前测算我国M2/GDP 的增长上限大致在2.2-2.3 左右。研究还发现,M2/GDP 缺口而不是M2/GDP 值本身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。短期内M2/GDP 偏离其动态路径过多,可能导致之后通胀压力上升。这要求宏观政策保持货币总量平稳适度增长,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。

      关键词:M2/GDP;货币;货币政策

     全文下载:理解M2/GDP: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



*李斌,经济学博士,研究员,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经济监测处处长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;伍戈,经济学博士,副研究员,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汇率政策处处长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。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文喆在数据文献整理方面给予的出色支持。本文是中国金融四十人·青年论坛内部课题成果,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资助和王海明秘书长的帮助。文章仅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,与所在机构无关,文责自负。